蚌西树蜥

Calotes kakhienensis   Anderson
   

  20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有肩褶,背鳞大小不一致,大鳞成簇或单个杂于其间;背鳞尖端向后上方。环体中段鳞56-66行,后肢贴体前伸最长趾端(不连爪)达腋下或肩前。
形态 全长雄蜥(104 + 192) mm,雌蜥(105 + 185) mm。背面浅橄榄绿色,具黑褐色或红棕色横纹或“八”形斑4-6个,幼体色斑更清晰。腹面黄绿色或浅黄色;眼四周有放射状黑纹。眼与鼓膜之间亦有黑纹。头较大,头长为头宽的一倍半左右,吻长于眼眶直径;头背鳞片大小不一致,均具棱,吻棱与上睫脊相连续,颈鬣与鼓膜之间有1-3枚彼此分离的棘鳞。鼓膜直径约为眼眶直径的二分之一,上下唇鳞均为7或8枚,仅一号一侧为6枚。体侧扁。背鳞具棱,与腹鳞等大,其间杂有成簇或单个的大鳞,上部鳞尖向后上方,下部鳞尖向后下方,腹鳞具强棱。环体中段鳞56-66行。无咽囊,咽喉部鳞平滑或微棱,小于腹鳞,有一大的三角形肩褶,褶部被细鳞;颈鬣发达,7-9枚,雄蜥最长颈鬣约与眼眶直径相等,背鬣锯齿状。四肢适中,第三、四指几等长,第四趾略长于第三趾;后肢贴体前伸最长趾端达腋部或肩前。尾长不到头体长的两倍,侧扁被棱鳞,尾背正中一行棱鳞扩大。雄蜥颞部隆肿,尾基部显然膨大。

大小

全长雄蜥(104 + 192) mm,雌蜥(105 + 185) mm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活动于热带亚热带森林边缘。卵生,6月1日采于云南孟连1800m山区一雌蜥,在布袋内产卵10枚,卵径17mm * 9.5mm-18mm *10mm。平均17.3mm*9.9mm。杨大同(1978: 49)记见于热带森林边缘的阔叶乔木上,垂直分布1470-1800m。
垂直分布:850(沪水)-1980m(腾冲)。

生境信息

活动于热带亚热带森林边缘。

海拔范围

垂直分布:850(沪水)-1980m(腾冲)。

国外分布

缅甸

国内分布

云南(景东、孟连、沧源、腾冲、沪水、陇川)

分类讨论

查看标本 云南:景东1 ♂ (KIZ 75 II 0049),陇川1♀(KIZ 74II0096),孟连1♀(KIZ 751424),腾冲2幼(CIB 82105, KIZ74 II 0180),沪水1♀(CIB 81 II 0112),共计1雄3雌2幼。
文献记载:Smith (1935: 189)记头体长125mm,尾长255mm。